倉頡與壽光素有淵源,傳說造字之初的28個鳥跡書(蝌蚪文)即誕生于壽光,還有孔子問字于石室,并留有一處問經室。在文明起源地建一座漢字藝術館,是良機,更是傳承。
整個藝術館集漢字發展史陳列展示、交流傳播、互動體驗、教育普及于一體,智趣橫生,情景交融,古今輝映,是一家主題型、知識型、智慧型、科普型藝術館。
藝術館以推廣漢字藝術為己任,以漢字起源與演變史為主線,將漢字的美妙之處,用甲骨、陶片、竹簡、碑刻、書法,結合現代影像科技展現出來,讓廣大青少年對于漢字的理解,有別于教室里的枯燥。
藝術書陣:中國漢字81722字的全字符集,是用401本線裝書制作的裝置藝術書陣,只需要看一眼,就能遍覽目前中國所有的漢字。
通用規范字木墻:用8300多塊實木,精心雕刻的中國通用規范字,組成氣勢宏大的一面漢字墻。
書卷豁然: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無一點塵。 依托這個書卷區的裊裊風姿,以期喚起人們讀書的行動。
世界最大線裝書:它高3.8米,寬1.84米,展開寬幅3.68米,重達130余公斤。藝術館在全國征集雅頌漢字的現代詩,征集到了111位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,編輯出了詩集《老倉的蝌蚪》—— 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線裝書。
在這111位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中,獲魯迅文學獎的有10位,華文青年詩人獎有20余位,參加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青春詩會的有70余位,體現了規格高、氣度大的文化水準。
地圖鉛字:在有限的空間內,根據中國文字委員會公布的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,精心設計了以一號鉛字為載體以中國地圖為背景的3500個常用字展示。
世界最大手工撈制宣紙:一張宣紙,被稱為三丈三,長11.4米,寬3.6米,是由安徽涇縣44位精湛的宣紙撈制技工,經過調漿、蕩料、撈紙、壓榨、焙紙等108道工序制作而成,是目前世界最大手工宣紙。
倉頡與壽光在非遺中呈現:邀請我省高密剪紙、撲灰年畫、淄博刻瓷、魯青瓷、東昌府葫蘆刻畫、濰縣磚雕、曹州面人等十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、藝術大師創作了十數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,倉頡墓園、倉頡雙井、孔子拜經石室、倉頡造字等場景得到了栩栩如生的體現。
光影長廊:一條長達40米的光影長廊,讓你領略漢字的曼妙與神奇。利用投影及紅外感應系統,制作的動畫效果,展示漢字字體的變化。
時光隧道:用24張泛著24個節氣味道的紙,制作成了一份時光歷;12個屬相并肩站在時光的一端,用力打量人世間的明媚與悲欣;60塊亞克力板制作的時光牌,意味著一個甲子的世道輪回。每一段光陰,都鐫刻著生命中的癡念與溫暖。
字集 咖啡語茶:在這里,你可以盡情地打發時光,可以從背景濃重的大紅色的書墻上,隨手抽出一本書,靜靜地閱讀,時光會在這一刻慢下來,讓你充分享受生活的靜美、典雅與祥和。
中國字典博物所:字典與漢字的演變是分不開的,每一次漢字的革新,都離不開字典佐證。展示區收藏有三百多本自清代以來的詳解字典,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字典的發展脈絡。
小劇場:容納140余人的小劇場,可滿足以漢字為主題的系列活動,如漢字氛圍音樂會、漢字視覺藝術秀、詩歌朗誦會、漢字舞集、詩劇和音樂劇展演等,呈現漢字藝術美學的律動,在漢字藝術中體驗有趣的生活。
孩子們在藝術館里,體驗活字印刷、雕版印刷、活泥字、絲網印刷、古法造紙、古法扎染、藝術紙品等多個項目。
還有簽到甩屏、虛擬翻書、未來之眼、AR互動成語墻、3D打印、全息影像、沉浸式弧形幕、全息水幕、光影長廊、動感粒子等多項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體驗項目。
還有超萌超可愛的機器人小伙伴小雪和小雨,還有端莊智慧的機器人小姐姐艾麗絲,共同陪伴你的漢字之旅。
壽光倉頡漢字藝術館以漢字演變為主題,以實物陳列為特質,以推廣國家語言文字為己任,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。